公司新聞
EWS
|
在城市交通與環境協調發展的21世紀,隨著我國城市道路建設的快速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彩色路面作為一種城市道路面層景觀鋪裝材料必將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作為一種道路面層使用,彩色路面與普通路面相比,因色彩變化可在促進道路交通安全和美化街路空間環境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①劃分不同性質的交通區間 ②警示 道路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對駕駛人員和行人都是極為重要的。其作用實質上是希望能讓駕駛人員或行人很快地發現,正確地辨認之后進行準確駕駛,從而達到交通安全目的。因此,交通標志的設計必須鮮明突出,要有足夠的注目性和良好的視認性,對此各國專家學者都做出了許多努力。近年來,為了適應現代交通快速行駛的特點,彌補現有交通標志在快速行使狀態中的功能缺陷,根據駕駛人員的視覺特性,尤其是行駛過程中對路面的注視性和對色彩的敏感性,日、美、歐洲等一些國家紛紛將注意力轉移到路面標示的研究中。 ③緩解疲勞 從交通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過長的直線公路,不但容易使駕駛人員造成思想麻痹和錯覺,而且也會產生視景與操作的單調、乏味感,使駕駛疲勞提前到來,這就容易導致發生交通事故。因此,近年來人們十分重視道路的線型設計,把地形、環境和道路線型融為一體,從而改善駕駛條件,提高駕駛效能。然而,盡管良好的線型設計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道路沿線的景觀,但駕駛人員在行駛過程中注視最多的還是路面本身,乏味單調的黑色或灰白色路面對人的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會減弱駕駛人員的注意力。尤其是沙漠、戈壁地區的公路,線型設計也無法改變沿線景觀的單調性,駕駛人員在這樣的公路上行駛,更加容易疲勞困倦、判斷遲鈍,導致交通事故發生。這時,如果在路面上做文章,利用鋪裝適當改變路面色彩則可以有效吸引駕駛人員的注意力,緩解疲勞,使其保持頭腦清醒,減少交通事故發生。合理設計路面色彩的變化,則直線段長些也不會影響安全效果,還會縮短到達目的地的距離,降低工程造價,減少運行時間。 ④提高特殊路段防滑系數 公交站臺、下坡路段、學校門口等需要緊急停車、剎車的路段,對路面的防滑要求很高。彩色抗滑路面時通過在瀝青表層形成特殊的構造深度,減少車輪摩擦噪聲,加大車輪摩擦系數,增加路面在干燥條件下和雨天的抗滑性能。通過顏色不同,提示駕駛人員提前降低車速,并通過磨擦力較高的路面面層,在緊急情況下縮短剎車距離,對由于雨天路滑等情況引發的交通事故起預防作用。 ⑤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一般城市地表有35%至50%是道路,通常是灰色的水泥路面或黑色的瀝青路面,這些路面在吸熱后變成巨大的發熱體。美國加州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熱島小組”研究員吉伯特說,黑色瀝青路面幾乎能100%地吸收陽光中的熱量,導致路面和四周空氣溫度升高,加劇城市熱島效應。 研究表明,亮色系的“低溫路面”能反射30%至50%的陽光。而新鋪的瀝青路面僅能反射5%,較舊的瀝青路面則能反射10%到20%。 ⑥提高亮度 由于人的視力與亮度有關,亮度加大可以增強視力,亮度下降視力就明顯衰退,因此夜間交通事故的發生率要遠高于白天。而使用反光率較高的亮色骨料形成的彩色路面鋪裝可以有效增加路面亮度,提高夜間行車的安全性。在日本,已有采用玻璃珠作為填充材料的瀝青路面,可以提供良好的光反射效果。此外,由于人眼對光的亮度變化的適應性,當眼睛從亮度大的部位轉移到亮度小的部位時,不能立刻看清物體,一般要經過 4~6 分鐘的適應后,才能看清物體,這就導致汽車駛入隧道時發生交通事故率升高。如當汽車進入高速公路的隧道時,隧道內雖有 100 勒左右的照明,但在白天,進入隧道前的照度(天然光照度)幾乎達到幾萬勒。由于明暗差別過大,駕駛人員的眼睛不能適應,這時,即使產生1 秒鐘的視覺影響(如若車速為 60公里/小時,則 1 秒鐘的視覺影響,相當于汽車行駛了16.7 米的距離),也可能發生交通事故,故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而利用亮色鋪裝有效提高隧道內路面的亮度,則不失為一種節約照明能源、提高行車安全性的好辦法。 ⑦美化街路空間環境 長久以來,街道路面的發展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車輛和行人的通行,毫無美學色彩可言。黑色的瀝青鋪裝和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鋪裝占據著幾乎所有的城市街路,這黑與白的條塊使得作為城市空間重要組成部分的平面單調乏味,毫無生氣。其實,從人的視覺特點和頻率來考慮,駕駛人員在行車中總是習慣于把注意力集中于路面,時時注視在路面上;而步行者在街路上行走時,為了看清行走路線,視軸線往往向下偏 10°左右,實際上只看見建筑物的底層、路面以及街路空間本身正在發生的事情。因此,城市底界面在街路空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們心理、生理和視覺上接觸頻率最高的界面,其環境質量的高低對城市街路環境景觀的影響舉足輕重。 |